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襄州区:营商环境提质效企业发展添动能

时间:2025-07-22 11:48:14  来源:襄阳市人民政府  作者:促进网
       近日,记者从襄州区发改局获悉,今年该区申报的8项改革事项已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其中,国家级2项、全国首创1项、省级5项。
  今年以来,区发改局统筹协调全区改革试点申报工作,跟踪了解各部门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累计申报改革事项35项。这些事项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核心领域,直击痛点,疏通堵点,力求为企业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沃土。
  “暗标盲评+席位制分散评审”规范招投标活动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因人为干预风险高,成为招投标市场公平竞争的堵点。今年,襄州区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推行“暗标盲评+席位制分散评审”改革事项,旨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何为“暗标盲评+席位制分散评审”?据介绍,改革后,投标文件的技术标部分将在评审时隐去所有能识别投标人身份的信息,仅以随机生成的代码标识。评委在不知晓投标人身份的情况下,仅依据方案优劣独立打分。
  评标专家将不再集中于一室讨论,而是被分配至物理隔离的独立评标席位,在独立评标席位内审阅电子投标文件、打分,有效隔绝评标专家间的相互影响和外界干扰。
  为有效推进改革措施尽快落地见效,该区成立专项工作专班,确定涵盖暗标盲评、席位制专家分配等模块的建设内容和实施方案。
  行政审批、住建、交通、水利、公共资源交易等部门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事项“一网通办”,实现全过程记录和可追溯管理。目前,该区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有效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交易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分类制定全区统一的技术“暗标”标准,明确技术部分具体内容、详细格式要求、无效投标认定情形等,规范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编制及评标专家评分,有效避免因文件标准不统一产生的不公平竞争。
  全面推行评标专家盲抽。评标专家通过全省统建的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确保专家抽取的随机性和公正性,减少人为因素对评标结果的影响。目前,所有项目的评标专家均通过该方式抽取,防止专家“控标”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目前正在升级摄像头、音频视频监控等设备,确保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专家抽取和评标过程。同时,根据分散评标需要,优化改造评标室等交易场所室内布局设计,提高评标场地利用率。”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区法院聚焦区域中小微企业,实施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先后组成专业化破产审判团队,成立企业重组重整服务工作站,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为危困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及政策指导等集约化服务。
  在此背景下,区法院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全省“构建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与出清机制”改革试点,将通过构建“立审执破”一体衔接机制、探索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机制等措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破产审判服务,降低企业破产成本,提升闲置资产盘活效率,助力有一线生机的企业重获新生、丧失活力的企业有序退出市场,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法院将组建“执破融合”专业团队,建立破产原因要素识别清单,将符合“执转破”条件的案件应移尽移,促进“僵尸企业”快速出清。与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协作,梳理经营异常企业清单,摸清“僵尸企业”快速出清各节点难题,研究对应解决措施,畅通“僵尸企业”有序退出绿色通道。
  发挥企业重组重整服务工作站优势,对辖区企业进行摸排筛查,了解企业资产价值、行业地位、现有优势等情况,梳理有挽救价值危困企业名录,及时导入庭外重组、庭内预重整救治程序,助力企业破局新生。
  加大简化审理程序适用力度。对简单破产重整案件严格实施“5+30+90”审限管控,受理破产申请后5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债权申报、资产核查期限缩短为30日,压缩破产管理人履行职务期限,90天内向法院提交重整计划草案。
  对符合条件的破产清算案件,减少非必要程序性环节。合并债权确认、财产分配方案表决等程序,优化破产企业资产处置模式,深化“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系统梳理破产重整、清算中的优质空闲土地、厂房、设备资源等破产财产,建立破产资产价值评估库,实现资产快速处置。
  对破产重整、清算案件,区法院将及时指导重整企业准备申请材料,修复企业司法信用。开展“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改革,优化涉企注销流程,实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减少非必要程序性环节,缩短注销时间。
  用工监管规范化精细化保障劳动者权益
  针对非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管理易出现的混乱和纠纷隐患,襄州区着力推进劳动用工监管规范化、精细化。
  区人社部门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省系统一网统管、全流程闭环管理、多部门协同共治”的劳动用工监管体系。通过将书面审查、执法检查、案件处理、工资支付、信用监管等全链条业务纳入省根治欠薪信息监管系统统一管理,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流程标准化、处置智能化、管理精细化。
  以金保系统登记的参保缴费企业、近三年涉及劳动违法案件的用人单位为重点,建立应查尽查清单。通过大数据筛查,动态识别未纳入监管的市场主体,以政策推送、上门指导等方式,实现监管对象应纳尽纳。
  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制定跨部门抽查事项清单。每年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检查结果同步录入系统,实现执法过程留痕可溯、结果互通共享。
  构建快速响应机制,举报投诉窗口设立线索处置专岗,实行时限受理制度,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建立“一案一码”管理模式,构建从受理、调查、处理到结案的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制度,确保执法文书规范率、线上办理记录完整率达到100%。
  同时推行“智慧监察”模式,运用省系统“非现场监管”功能,分析用人单位社保缴纳、工资发放等数据,自动预警欠薪隐患。对预警线索实行“红橙黄蓝”分级处置——红色预警(欠薪事实明确)24小时内介入调查,橙色预警(存在争议)3个工作日内核查,黄蓝色预警(风险隐患)7个工作日内走访核实,实现“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处置”。
  进一步打通市场监管、税务、法院等部门数据接口,建立“劳动用工监管数据池”,重点采集企业注册信息、纳税记录、涉诉情况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监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目前,该区已成立试点创建工作小组,组建综合协调、执法监管、数据应用、信用建设等4个工作专班,全力负责统筹推进试点创建工作。
  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试点创建工作,力争在2025年底,该领域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线上办结率达100%,欠薪预警处置时效提升50%,用人单位信用监管覆盖率达100%。形成源头预防有力、过程监管高效、违法惩戒严格的监管格局,为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坚实保障。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